跳转至

摘要:年前的时候,在StackOverFlow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检测图像中的矩形物体的算法,今天想把它分享一下,另外,如果将这个算法配合上CVPR 2019的Side Window Filter在某些图片上可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1. 前言

今天要干什么?在一张图片上通过传统算法来检测矩形。为了防止你无聊,先上一组对比图片。

原始图

算法处理后的结果图

这个算法出自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8667818/opencv-c-obj-c-detecting-a-sheet-of-paper-square-detection,接下来我们就从源码角度来理解一下吧。

2. 算法原理

  • 对原始图像进行滤波。(关于滤波器的选择可以选择普通的中值滤波,也可以选择Side Window Filter的中值滤波,这取决于你是否需要图像保存更多的边缘和角点)。
  • 在图像的每个颜色通道寻找矩形区域。这可以细分为:
    • 在每个颜色通道对应的图像中使用不同的阈值获得对应的二值图像。
    • 获得二值图像后,使用findContours算法寻找轮廓区域。
    • 对于每个区域,使用approxPolyDP算法来近似轮廓为多边形。
    • 对上面近似后的多边形判断顶点数是否为4,是否为凸多边形,且相邻边的夹角的cosin值是否接近0(也即是角度为90度),如果均满足代表这个多边形为矩形,存入结果中。
  • 在结果图中画出检测到的矩形区域。

3. 代码实现

下面给出上面算法的核心代码实现。

const double eps = 1e-7;

//获取pt0->pt1向量和pt0->pt2向量之间的夹角
static double angle(Point pt1, Point pt2, Point pt0)
{
    double dx1 = pt1.x - pt0.x;
    double dy1 = pt1.y - pt0.y;
    double dx2 = pt2.x - pt0.x;
    double dy2 = pt2.y - pt0.y;
    return (dx1*dx2 + dy1*dy2) / sqrt((dx1*dx1 + dy1*dy1)*(dx2*dx2 + dy2*dy2) + eps);
}

//寻找矩形
static void findSquares(const Mat& image, vector<vector<Point> >& squares, int N=5, int thresh=50)
{

    //滤波可以提升边缘检测的性能
    Mat timg(image);
    // 普通中值滤波
    medianBlur(image, timg, 9);
    // SideWindowFilter的中值滤波
    // timg = MedianSideWindowFilter(image, 4);
    Mat gray0(timg.size(), CV_8U), gray;
    // 存储轮廓
    vector<vector<Point> > contours;

    // 在图像的每一个颜色通道寻找矩形
    for (int c = 0; c < 3; c++)
    {
        int ch[] = { c, 0 };
        // 函数功能:mixChannels主要就是把输入的矩阵(或矩阵数组)的某些通道拆分复制给对应的输出矩阵(或矩阵数组)的某些通道中,其中的对应关系就由fromTo参数制定.
        // 接口:void  mixChannels (const Mat*  src , int  nsrc , Mat*  dst , int  ndst , const int*  fromTo , size_t  npairs );
        // src: 输入矩阵,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但是矩阵必须有相同的大小和深度.
        // nsrc: 输入矩阵的个数.
        // dst: 输出矩阵,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但是所有的矩阵必须事先分配空间(如用create),大小和深度须与输入矩阵等同.
        // ndst: 输出矩阵的个数
        // fromTo:设置输入矩阵的通道对应输出矩阵的通道,规则如下:首先用数字标记输入矩阵的各个通道。输入矩阵个数可能多于一个并且每个矩阵的通道可能不一样,
        // 第一个输入矩阵的通道标记范围为:0 ~src[0].channels() - 1,第二个输入矩阵的通道标记范围为:src[0].channels() ~src[0].channels() + src[1].channels() - 1,
        // 以此类推;其次输出矩阵也用同样的规则标记,第一个输出矩阵的通道标记范围为:0 ~dst[0].channels() - 1,第二个输入矩阵的通道标记范围为:dst[0].channels()
        // ~dst[0].channels() + dst[1].channels() - 1, 以此类推;最后,数组fromTo的第一个元素即fromTo[0]应该填入输入矩阵的某个通道标记,而fromTo的第二个元素即
        // fromTo[1]应该填入输出矩阵的某个通道标记,这样函数就会把输入矩阵的fromTo[0]通道里面的数据复制给输出矩阵的fromTo[1]通道。fromTo后面的元素也是这个
        // 道理,总之就是一个输入矩阵的通道标记后面必须跟着个输出矩阵的通道标记.
        // npairs: 即参数fromTo中的有几组输入输出通道关系,其实就是参数fromTo的数组元素个数除以2.
        mixChannels(&timg, 1, &gray0, 1, ch, 1);

        // 尝试几个不同的阈值
        for (int l = 0; l < N; l++)
        {
            // hack: use Canny instead of zero threshold level.
            // Canny helps to catch squares with gradient shading
            // 在级别为0的时候不使用阈值为0,而是使用Canny边缘检测算子
            if (l == 0)
            {
                // void Canny(  InputArray image, OutputArray edges, double threshold1, double threshold2, int apertureSize = 3, bool L2gradient = false);
                // 第一个参数:输入图像(八位的图像)
                // 第二个参数:输出的边缘图像
                // 第三个参数:下限阈值,如果像素梯度低于下限阈值,则将像素不被认为边缘
                // 第四个参数:上限阈值,如果像素梯度高于上限阈值,则将像素被认为是边缘(建议上限是下限的2倍或者3倍)
                // 第五个参数:为Sobel()运算提供内核大小,默认值为3
                // 第六个参数:计算图像梯度幅值的标志,默认值为false
                Canny(gray0, gray, 5, thresh, 5);
                // 执行形态学膨胀操作
                dilate(gray, gray, Mat(), Point(-1, -1));
            }
            else
            {
                // 当l不等于0的时候,执行 tgray(x,y) = gray(x,y) < (l+1)*255/N ? 255 : 0
                gray = gray0 >= (l + 1) * 255 / N;
            }

            // 寻找轮廓并将它们全部存储为列表
            findContours(gray, contours, RETR_LIST, CHAIN_APPROX_SIMPLE);

            //存储一个多边形(矩形)
            vector<Point> approx;

            // 测试每一个轮廓
            for (size_t i = 0; i < contours.size(); i++)
            {
                // 近似轮廓,精度与轮廓周长成正比,主要功能是把一个连续光滑曲线折线化,对图像轮廓点进行多边形拟合。
                // 函数声明:void approxPolyDP(InputArray curve, OutputArray approxCurve, double epsilon, bool closed)
                // InputArray curve:一般是由图像的轮廓点组成的点集
                // OutputArray approxCurve:表示输出的多边形点集
                // double epsilon:主要表示输出的精度,就是两个轮廓点之间最大距离数,5,6,7,,8,,,,,
                // bool closed:表示输出的多边形是否封闭

                // arcLength 计算图像轮廓的周长
                approxPolyDP(Mat(contours[i]), approx, arcLength(Mat(contours[i]), true)*0.02, true);

                // 近似后,方形轮廓应具有4个顶点
                // 相对较大的区域(以滤除嘈杂的轮廓)并且是凸集。
                // 注意: 使用面积的绝对值,因为面积可以是正值或负值-根据轮廓方向
                if (approx.size() == 4 &&
                    fabs(contourArea(Mat(approx))) > 1000 &&
                    isContourConvex(Mat(approx)))
                {
                    double maxCosine = 0;

                    for (int j = 2; j < 5; j++)
                    {
                        // 找到相邻边之间的角度的最大余弦
                        double cosine = fabs(angle(approx[j % 4], approx[j - 2], approx[j - 1]));
                        maxCosine = MAX(maxCosine, cosine);
                    }

                    // 如果所有角度的余弦都很小(所有角度均为90度),将顶点集合写入结果vector
                    if (maxCosine < 0.3)
                        squares.push_back(approx);
                }
            }
        }
    }
}

//在图像上画出方形
void drawSquares(Mat &image, const vector<vector<Point> >& squares) {
    for (size_t i = 0; i < squares.size(); i++)
    {
        const Point* p = &squares[i][0];

        int n = (int)squares[i].size();
        //不检测边界
        if (p->x > 3 && p->y > 3)
            polylines(image, &p, &n, 1, true, Scalar(0, 255, 0), 3, LINE_AA);
    }
}

在上面的代码中,完全是按照算法原理的步骤来进行实现,比较容易理解。我在测试某张图片的时候发现,如果把Side Window Filter应用到这里有时候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因此实现了一下用于中值滤波的Side Window Filter,介于篇幅原因请到我的github查看,地址为:https://github.com/BBuf/Image-processing-algorithm/blob/master/MedianSideWindowFilter.cpp。关于SideWindowFilter可以看我们前两天的文章:【AI移动端算法优化】一,CVRR 2018 Side Window Filtering 论文解读和C++实现

4. 普通中值滤波的结果

一些标志的原图

矩形检测后的图(因为有滤波操作,所以图改变了,你可以用临时变量保存原图,好看一些)

这个例子普通中值滤波就做得比较好了,也就没必要用Side Window Filter的中值滤波了。

5. 对比普通中值滤波和Side Window Filter中值滤波的结果

第二个原图

使用普通的中值滤波获得的检测结果

使用Side Window Filter的中值滤波后的结果,检出率提高了很多

可以看到在最后这张图中,因为使用了Side Window Filter,在排除了一些噪声的同时保住了边缘和角点,使得检出率提高了很多,也说明了Side Window Filter的有效性。

6. 后记

这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了一个有趣的用OpenCV实现的矩形框检测算法,在图片中矩形很规整的情况下检出率还是比较高的。最后融合了我们前几天介绍的Side Window Filter之后在某些场景会表现得更好。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算法是朴素实现,没有任何优化,后面我会在我的PC端算法优化专题来分析PC上的图像算法优化。


欢迎关注GiantPandaCV, 在这里你将看到独家的深度学习分享,坚持原创,每天分享我们学习到的新鲜知识。( • ̀ω•́ )✧

有对文章相关的问题,或者想要加入交流群,欢迎添加BBuf微信:

二维码


本文总阅读量